-- 阅读

云上中核医生”系列病例讨论(第52、53期)--HIV 感染合并黑热病( Kala-azar )

2025年06月28日


四川省人民医院何丽萌医师

病例(5为一中年男性,因腹痛就诊,实验室检查中多项肿瘤标志物(PSACA125CA15-3FERNSE)升高,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原为阳性;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肺门区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边缘呈轻度强化,腹部增强CT示肠系膜根部、腹膜后多发环形强化淋巴结;18F-FDG PET/CT示右肺占位代谢增高,颈部、纵隔、腹腔及腹膜后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部分腹腔淋巴结与肠壁分界不清,脾脏肿大伴代谢明显增高;患者行左颈部淋巴结及肺部占位活检,病理考虑为利士曼原虫感染,临床综合诊断为HIV感染合并黑热病(Kala-azar)。利什曼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种类的白蛉叮咬所散播,当受染白蛉叮咬人时,会导致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以肝、脾、骨髓、淋巴结的损害为主,严重者可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主要分为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利什曼疾病三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 VL)也称为黑热病,主要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症状发作通常为隐匿性或为亚急性,缓慢出现不适、发热、体重减轻和脾肿大(>95%);内脏利什曼病容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如HIV感染,严重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非典型部位寄生虫感染,包括消化道、腹膜腔、肺、胸膜腔和皮肤等;从骨髓、脾脏、淋巴结或肝脏穿刺物中观察到利什曼原虫的阿米巴样体(Giemsa染色)为诊断黑热病的金标准,血清学检查中,基于rK39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应用最为广泛,多克隆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的组合在黑热病中具有特征性;黑热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18F-FDG PET/CT主要表现为脾、肝、淋巴结肿大及代谢增高,以脾代谢增高为著,可呈弥漫性增高或局灶性增高,PET/CT可用于黑热病的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