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周三学术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05日
会议简要情况

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周三学术活动暨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科50周年学术会议于2025年10月24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核医学分会承办,广东省人民医院协办,特邀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专题报告、案例研讨等多元形式,共谋核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图片
会议开幕式
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姜磊教授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领导、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欧阳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徐浩教授、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孔令丰会长等相继致辞,他们在向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科50周年表达祝贺的同时,分别从学科历史沿革、临床研究进展、辐射安全管理以及影像设备革新等维度,回顾了省核医学半个世纪来的辉煌成就,并共同展望了多学科融合与创新技术驱动下,核医学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与重要使命。
会议学术内容
第一环节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蒋宁一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全师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程震教授担分享了《分子探针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专题。广州全景医学影像中心陈萍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汝森教授主持讨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金山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张金赫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东教授为讨论嘉宾。程震教授系统介绍了分子影像的发展背景,深入探讨了分子探针在疾病早期诊断及诊疗一体化中的关键作用,重点阐述了多肽与小分子放射性药物的研发进展、临床转化路径,以及多模态分子探针在肿瘤影像与治疗药物开发中的创新应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环节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程木华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蒋发烨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欧阳伟教授分享了《从核医学视角看2025版美国ATA成人DTC管理指南》专题。广东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尹吉林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黄春旺教授主持讨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黄铁军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黄斌豪教授、茂名市人民医院李繁教授参与讨论。欧阳伟教授从核医学角度全面解读了2025版ATA指南中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疗策略优化,包括手术适应症的精准界定、手术经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放射性碘治疗的适用人群选择与风险平衡,以及低危患者主动监测与碘131治疗的适用条件与管理要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环节广东省人民医院王淑侠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杜莎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刘昭飞教授分享了《肿瘤靶向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专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张弘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杰教授主持讨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张勇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建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王颖教授为讨论嘉宾。刘昭飞教授系统阐述了分子影像在精准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传统葡萄糖类似物探针在肿瘤特异性方面的局限,分析了18F-FDG在炎症与免疫细胞摄取中导致的假阳性问题,并重点介绍了针对特定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在体可视化PET探针的研发进展,为实现肿瘤特异显像与个体化治疗指导提供了新方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四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湖炳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敏褔教授分享了《核心脏病学的挑战与应对》专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卫平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黄晓红教授主持讨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李光明教授、汕头市中心医院黄朝华教授、梅州市人民医院楼云龙教授为讨论嘉宾。杨敏福教授深入分析了当前SPECT应用减少而PET等影像技术兴起的原因,提出应推动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升级,加强血流定量分析,并强调存活心肌评估仅是缺血性心肌病预后因素之一,需综合PET与MRI等多模态影像全面评估心肌损伤,指出未来核心脏病学需发展更多优势技术以拓展临床应用范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五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欣璐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唐刚华教授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国家教授分享了《光学成像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专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董孟杰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璐教授主持讨论,深圳市人民医院王相成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焦举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胡莹莹教授为讨论嘉宾。黄国家教授系统介绍了活体荧光成像、光声断层成像与光声显微镜等光学影像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与发展现状,探讨了高分辨光学成像中光子散射对穿透深度的限制问题,并展示了光声断层成像在评估酪氨酸血症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肾脏血容量方面的创新应用与临床潜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六环节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生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朱旭生教授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刘辉教授《心脏 MR 临床应用分享》专题。广东省中医院鹏程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马晓芬教授主持讨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岳殿超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赵荣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圆教授为讨论嘉宾。刘峰教授通过多个典型临床案例,系统解析了心脏MR不同序列的特点及其在心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心肌延迟强化技术的适应症与影像特征,并结合心脏B超、病理等多模态信息,全面展示了CMR在心肌疾病精准诊断与评估中的重要价值与临床实践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结和意义
本次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周三学术活动暨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建科50周年学术会议,通过六场高水平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了分子探针研发、肿瘤靶向显像、核心脏病学及光学成像等领域的最新突破,充分展现了核医学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研究方面的优势本次会议沉淀的学术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核医学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提升重大疾病诊疗水平、构建精准医疗体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稿:向泽银/姜磊
校稿:冯会娟
:欧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