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

【深度】前行中的中国核医学

2017年12月19日

作者| 吉爱兵

来源|宜兴日志

前行中的中国核医学

记重点:第十一次全国核医学传出重大消息,中国核医学高速前行,你不可错过这样的历史机遇。

 

就在上个月即11月9号到12号,在历史文化名城,素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山西太原,我有幸参加了以“分子影像、精准诊疗”为主题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核技术会议暨中国核医学2017年学术年会,见证了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教授当选新一届主委的过程,刚刚,就在12月12号在北京李思进主委获得中华医学会的正式聘书,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组建,中顾委成立,新气象蓬勃传递,作为普通核医学工作者,遥表祝贺。


记得在11月15日年会结束后仅仅三天,武志芳教授作为东道主,在微信写下这么一段充满温情的会议概括性总结:“初冬的太原带着微微的凉意,令人振奋的盛大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胜利闭幕!此次会议展现多个令人惊喜的亮点:主题‘分子影像、精准引领’,国际国内大咖、年轻新秀讲座展优势;参会人数最多,注册人数1296人,参会人数近1600人;投稿量创历史第一,高达1630篇;电子壁报展新风;暖场视频开幕,7家媒体关注;代表全程参会,闭幕式座无虚席;蓝装会务志愿者,积极热情,组织有序获好评。万分感谢大家带来的温暖、热情、创新、知识、友谊、临床与科研新视角;感谢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核医学分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不远千里参会的诸位代表,成就了一场学术盛会与魅力聚会!”


现在再看这段话,依然能够清晰地记起太原那沁蓝沁蓝的天与会议现场的盛况。看着这段话,是不是有没参会亏大了的感觉?


文多、人多、惊喜多!


笔者在参会期间,认真听了几位大咖的宏观性报告,认真做了些笔记;在会场还遇到了以另外方式在推动、关注核医学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资本市场、制造业行业专家,做了一些交流,岁末年终,结合笔记在此做一回顾与梳理,谨以此纪念盛会成功举办。




一、历史地看,核医学真年轻,中国核医学更年轻


核医学历史我们努力地追溯也才到20世纪初贝克勒尔和居里夫人对放射性核素的发现时。1938年才发现锝,194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G.Hevesy于1935年提出的同位素示踪原理和技术大大推进了放射性核素在医疗上的利用。1957年奶牛才发明,核医学作为独立学科被美国医学会确认,也是1971年的事了,我国第一次核医学学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也不过是1980年左右的事。我国的核素药物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但中国核医学成为影像届追捧的显学是2000年以后我们用上PET/CT开始的,2010年后PET/MRI在充满争议中投放临床愈加奠定了核医学在分子影像、精准医学等婴幼儿般的童心地位。现在看全国普查结果,不少PET/CT作为独立中心或者隶属放射科管理,都反映了年轻的中国核医学这块唐僧肉还是很抢手。




二、现实地看,核医学研发热,中国核医学研发更热


核医学的物力核心由核药与核设备组成。听李思进主委的大会报告,按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研发热点很多。


放射性药物研发方面,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的18F-Al 标记的四个多肽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建立了6个正电子药物标准,并备案四个正电子药物,18F-FDG, 18F-NaF, 11C-胆碱,11C-Ac相继通过药监局备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成功开展了PET固体靶核素64Cu及124I的生产及初步研究,为国内打造多元化PET药物打下了基础;301医院开发出多种18F-标记脑受体药物、细胞凋亡显像药物ML-10、AD显像剂有18F-FDDNP(斑块)、18F-THK5317(Tau蛋白显像)、18F-Fallypride、D3受体认知功能研究 8F-W372、AD显像剂(斑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PET/CT新探针结论:(S)-[18F]28是一个潜在的Aβ显像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靶向分子探针与靶向显像药物研发;新型分子探针与靶向药物研究开发了基于肿瘤代谢的双靶向肿瘤代谢分子PET分子探针:18F-氟代-脱氧葡糖对氨基苯丙氨酸胺(18F-FDGly-NH-Phe,多模态纳米分子探针的研发重点进行了以黑色素为纳米材料的诊疗一体化纳米分子探针的研发,近期发表了3篇相关研究论文,其中以黑色素为纳米材料的诊疗一体化分子探针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Advanced Materials》,IF为17。


陆续转化系列新型分子探针

99mTc-HYNIC-TOC (Somatostatin receptor imaging)

68Ga-DOTATATE (Somatostatin receptor imaging)

99mTc-3PRGD2(Integrin receptor imaging)

68Ga-NOTA-PRGD2( Integrin receptor imaging)

68Ga-NOTA-(Bombesin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imaging)

68Ga-NOTA-BBN-RGD(Dual receptor imaging)

68Ga-NOTA-Exendin4(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imaging)

68Ga-PSMA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Inhibitor)等;

北大王凡北京教授团队研制的SPECT分子探针99mTc-3PRGD2 Integrin receptor用肺癌等肿瘤诊断;北京协和医院68Ga-NEB;北京肿瘤医院的68Ga/177Lu-labeled DOTA-TATE。

放射性药物转化方面,武汉协和新型分子探针99mTc-奥曲肽、11C-MET 、11C-Choline、11C-CFT、 11C-PIB、13NH3 的转化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显像剂18F-DCFPyL的转化研究;PET肿瘤显像剂18F-Alfatide、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剂18F-DOPA、脑内A斑块显像剂18F-AV45、肿瘤乏氧显像剂18F-FET、乳腺癌受体显像剂18F-FES,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剂68Ga-DOTATOC、68Ga-DOTATATE、68Ga-DOTANOC、以及前列腺肿瘤显像剂68Ga-PSMA进入临床研究。


PET显像和治疗双功能核素124I、正电子诊断核素64Cu、89Zr等新型正电子核素实现国内生产;SPECT显像药物帕金森病诊断药物99Tcm-TRODAT-1进入临床实验;靶向前哨淋巴显像探针99Tcm-Rituximab、骨显像探针99Tcm-HBIDP、凋亡显像探针99Tcm-Cys-Annexin V等新型锝[99Tcm]标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SPECT显像的核素123I实现国内商业化供应;放射性治疗药物甲状腺疾病治疗用碘[131I]化钠胶囊已完成临床试验;用于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的188Re-HEDP、用于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的131I-MIBG、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131I-爱克妥昔单抗获批准开始临床试验;拜耳公司用于去势性前列腺癌治疗的的223Ra Xofigo氯化镭在中国的完成临床试验,进入最终报批;177Lu-DOTA-TOC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方面开展临床研究、188Re-NGR-VEGI等药物在多家机构开展临床前研究。


高端核医学设备国产化方面,以PET/CT、PET/MRI为代表的、数百亿产业规模的高端核医学设备国产化研发生产进展迅猛,大量企业以雨后春笋之势加速成长,联影、赛诺、大基、锐视康、明峰、东软等厂家获得了PET/CT和(或)CT等核医学国产设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彻底改变了过去以GPS三大公司在华核医学市场的垄断局面,部分公司产品已经出海走向国际,在强手如林的欧美日市场开疆拓土,与此同时部分核医学专家也跟随出海在国际舞台上宣讲民族工业产品,为中国核医学赢得声誉;国产设备国内市场装机量近几年呈井喷态势。




三、从全国看,核医学发展快,胡焕庸线以东更快。


2014年11月27日,李总理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所为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江苏宜兴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1]  ,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李总理对城镇化的论断同样也适合于中国核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显示,我国三级医院:2123个;三级甲等医院1236;二级医院:7494个;核医学科(室):891个(42%/三级,9.3%二级及以上医院)。


李春林教授在报告中提到,2016年全国统计结果显示,在全国891家核医学科,642家开展单光子显像(72%);拥有单光子设备766台(+17.5%),其中SPECT357台、SPECT/CT304台,符合线路89台、γ相机16部;年显像量210.6万例次(+16.8%);平均2749例/台,1572例/百万人口;同时,2016年普查正电子显像发现,全国拥有正电子设备246台;PET/CT240台、PET/MR6台(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还有2台即将运行: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年显像量46.9万例次,平均1906例/台350例/百万。


从上面数字看出,与以前统计相比,2000年后中国核医学增速较快,新建科室虽然未见报告,但就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江苏苏南地区,特别是苏州无锡地区(无锡一城两市九家核医学科),已经在市、区县级市实现了核医学科的普及,在无锡,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卫生室也装备了一台PET/CT;长三角周边城市新建核医学科也在迅速增加,珠三角新建核医学科也在增加;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海岛省份近几年新建核医学科形势喜人,特别是内蒙古、新疆核医学发展迅猛。


前任主委李亚明教授提出的一县一科为中国核医学未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61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按照2010底的数字,不说一县一科,假设在经济发达的370个县级市每两市搞一个比较完整配置的核医学科,也要新增180个科室,再假定一年有20个新科室建成,最快也要9年。


我觉得,未来30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黄金30年。为什么未来30年会是中国核医学践行胡焕庸线论断、一县一科的黄金30年呢?答案在后面。

微信图片_20171219152057.jpg   胡焕庸线




四、从科研看,核医学成果多,老牌医院核医成果更多


近5年发表论著IF>5.0的文章11篇,其中北京协和林岩松教授团队独占4篇,遥遥领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者,全国21个团队,四川华西医院3项,北京协和林岩松教授团队2项;专利申请5项,北京协和林岩松教授团队又有1项。另外传统的核医学强院如四川华西、武汉协和、江苏苏大一院等榜上有名。他们的成绩为全国核医学同仁做了示范,起到了表率作用,让大家看到了前行的方向。




五、从行业看,核医有特点,核医学有没变


传统放药主导地位稳固18F、131I、99mTc等放药在核医学的主导地位依然没变;131I成为显学,因医源性甲癌的流行成为显药、相关学术成为显学;单光子新药研发慢热,使 99mTc为单光子显像深度依赖药物,因为 PET/CT、PET/MR的发展,Tc标新药研发处于寂静阶段;设备进化周期,从GM Probe到伽马闪烁仪到SPECT的发展,每15-20年一个飞跃;显像千人占比,梳理美、英、法、东欧、台湾等地文献报道,单光子显像人数逐年增长,千人检查比例达到12人左右;设备进化停滞;PETCT、PETMR的出现,成为亮点。SPECT设备升级处于停滞阶段;基线检查地位 99mTc在70年代彻底取代放射平片成为骨转移诊断一线手段持续至今,地位稳固、不可动摇。NaF太贵、DWI太慢。


我国核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两个没有变,即99mTc单光子显像与18F正电子显像作为我国核医学科业务的主体地位没有变;SPECT、PET进化升级与CT等设备优势互补多模态整合趋势没有变;有两个没有断,即以131I 为代表的治疗主线没有断且在加强,以99mTc 为代表的显像主线没有断且在扩展:有两个强趋势,即强者恒强,大城市、老牌医院的先进科室由于PETCT、PETMR设备升级, 单光子显像数量会有停滞,个别单位还会稳中有降;弱者趋强,全国中等城市、小城市后起科室,单光子、正电子显像数量会大幅度增加。




六、从未来看,核医学劲头足,核医学储备足,核医学发展快


上面聊到我国核医学未来的黄金30年大发展预测,不是一时间头脑豪赌未来,这个判断基于几个客观、主观原因。


首先是国家医改层面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我们知道国家的医改方向,分级诊疗90%大病不出县,前面说过,我国有2856个县,我国县综合医院数量,约6000个县级综合医院,这个是核医学未来发展的巨大增长点。


其次,上届学会力推的一县一科建设,2015年在河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倡导和启动,根据李亚明教授的报告,华东六省一市的情况是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一县一核医学科,山东省潍坊、淄博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一县一核医学,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一县一核医学科,沭阳县中医院已拥有PET/CT,全国其他省市情况是,山西省启动全省一县一科建设项目,投入配套资金800万人民币, 辽宁省启动一县一科建设工程和示范项目,两家区医院建设含SPECT/CT、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进展喜人。


第三,国产高端核医学设备的大量上市而带来的产品消化压力。联影、赛诺、大基、锐视康、明峰、东软等厂家响应国家战略规划大规模、高起点研发出的PET/CT核医学国产设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有些采取先生孩子再上户口的方式占领市场,必然倒推行政主管部门放松对大型设备配置的严苛管理,放松管制的那一天就是中国核医学快速发展的元年,令人充满期待。


第四,在中国核医学的历史上,资本市场第一次在放药市场全产业链条介入。其中代表性的两家上市公司为东诚药业与原子高科,前者在A股票上市,为药物企业唯一的一家A股涉核医学企业,已经并购云克、安迪科、上海欣科等公司,后者在港股上市,为国资背景的老牌核药企业。核医学具有临床价值高、壁垒高、增速高的“三高”特征。国内核医学以及核素药物市场刚刚起步,2013年全国核素药物的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100亿元,将以每年25%的幅度增长。全国七千余家药品生产企业中,生产核素药物的企业仅有约20家,随着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交通网越布越密,两家企业会加快核药房布局与改善放射性药物配送服务,以资本的优势助攻中国核医学的快速发展。


最后,以信息化、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会助力中国核医学大发展、大繁荣。核医学的发展最后要靠人才,而过去人才的培养缓慢、数量少,严重制约了核医学的发展。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网校、新媒体及亚洲核医学院的继续教育项目,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手段,远程会诊等有效的专家资源共享手段,都在快速地改变旧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人才、智力共享,为推动核医学发展解除了固有的魔咒。


把李春林教授鼓舞人心的话抄下来,在寒冬里温暖一下:“核医学是最有潜力学科,核医学将是发展最快学科”。


匆匆参会三天,慢慢消化一月。其他场次因时间冲突未能全部听到,希望有心者再交流以弥补不足去除偏见。笔记到此暂时画上句号,文中数据估计会有许多不准确之处,还请大家纠正,表达对核医学的信心是真诚的。

感谢李思进教授、李亚明教授、李春林教授、黄钢教授、武志芳教授、杨吉刚教授等演讲时提供的珍贵的中国核医“大数据”、“Highlights(嗨啦池)”;感谢平安证券研究院叶寅首席研究员从资本角度提供的全新视角、全新观点、全新判断。


限于篇幅,就不插画,不列表,不提供出处,见谅!


如有侵犯知识产权嫌疑请告知,一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