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威海市立医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核医学质量控制论坛于2021年7月9日在凉爽美丽的威海召开,2021-7-9晚上18:30-22:00,本次论坛的“疑难病例讨论”板块同步在线下和线上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付占立教授主持,并特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赵修义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王振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核医学科李昕教授及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富丽萍教授作为本次学术活动的现场点评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付占立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赵修义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振光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昕教授及中日友好医院富丽萍教授
本次“疑难病例讨论”从全国近50篇投稿中,共遴选出6例高质量病例进行现场交流,分别由威海市立医院赵燕霞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夜夜医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赵靖医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赫杨医师、福建省立医院葛华医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汪蕾医师提供。会议现场奖品(小度智能音箱)由瑞派医疗提供,为本次学术活动助力。
病例(一)是一例前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青少年男性,本病例讨论的焦点在于该患者皮下白色脂肪18F-FDG高摄取原因分析,答案揭晓该现象可能与患者近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有关。
威海市立医院赵燕霞医师
病例(二)是一例甲旁亢所致棕色瘤的中老年女性患者,18F-FDG PET/CT表现为全身多发骨破坏伴高代谢,该病例的准确诊断有赖于良好的临床思维和扎实的影像功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夜夜医师
病例(三)为一例全身骨显像及18F-FDG PET/CT表现为多发骨硬化的老年POEMS综合征患者,该病典型表现为外周神经病变、多器官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及皮肤损害,临床与影像的综合分析为该病正确诊断的关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赵靖医师
病例(四)为一例发热伴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肺部多发病变及肝、脾肿大伴代谢增高的年轻男性,该病例讨论的焦点在于炎症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经流行病学追溯及病原学检查,最终诊断为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赫杨医生
病例(五)也是一例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病例,在γ-干扰素自身中和抗体阳性所致的成人免疫缺陷综合征基础上获得,表现为淋巴结、骨髓、肺、心包、脾脏等多器官系统受累,该病例临床及影像表现的非特异性,给读片讨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在病例(四)的基础上拓宽了大家对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认识,令观众们印象深刻。
福建省立医院葛华医师
病例(六)为一例左房副神经节瘤合并少见部位棕色脂肪18F-FDG摄取的病例,通过对该病例深度解读提高了大家对棕色脂肪识别以及棕色脂肪与嗜铬细胞瘤关系的认识。
病例讨论热烈现场
上述6个病例精彩纷呈、环环相扣,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相对的特征性,更有极大的趣味性,寻本溯源,蛛丝马迹中窥见得真知,将线下及线上观众的讨论热情逐渐推向高潮;原定3小时的会议延续至3.5小时,百余人现场参会,线上会议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200人。各路核医学同仁纷纷各抒己见,点评专家帮助大家开拓思路,指点迷津,合百家之长、协众人之力,共同将诊断结论推向无限接近真实。主持人付占立教授在每个病例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概括、拓展,旁征博引,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饕餮盛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兴党教授在会议现场“旁听”
主持人、点评专家及与会专家合影
本次疑难病例讨论采取线下、线上同时进行模式,打破了传统会议的地域限制,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都能实时收看并在线参与讨论,使全国专家、同仁能一起讨论核医学疑难病例的影像表现、拓宽分析思路,对核医学医师加强临床思维培养,促进多模态影像分析能力,拓展影像诊断思路及提高专业水平具有重大帮助。
(葛华,付占立 报道)
2025.07.03
2025.07.02
2025.07.02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