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十七次核医学学术会议体外分析分会场
2021年10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七次核医学学术会议在名城苏州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核医学同仁齐聚一堂,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探讨核医学的发展。体外分析学组也举办了前沿和热点讨论的专场分会。
会议由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郑健主任和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瞿卫主任共同主持。郑健主任首先感谢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马庆杰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王峰主任委员对江苏省体外学组发展的领导和支持,感谢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孙文伟主任、苏州市立医院杨辰主任、南京市第一医院瞿卫主任、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毛朝明主任等多位专家对学组建设的投入和帮助,同时勉励与会的各位青年认真学习、积极讨论,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第一位讲课的是来自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孙文伟主任。孙主任克服困难、不远千里,专程为了此次会议赶到苏州,支持江苏同道的工作。作为一名从事体外分析三十余年的元老级专家,他怀着对事业深厚的感情,回顾了体外分析的轰轰烈烈的过去,讲述了艰难生存的现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体外学组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尤其是江苏体外学组多位专家全力支持和帮助,克服各种困难,做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譬如编写管理规范、评审示范实验室、培训内审员和质控师、举办辩论演讲比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核医学体外分析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第二位讲课的是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石怡珍主任。石主任是河北疫情期间支援石家庄的江苏检测医疗队队员,她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亲身经历,生动详细地给大家讲述了新冠疫情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培训安全意识、加强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细节、提高重视程度。
中场休息,北京科美介绍了光激化学发光技术及其应用。
会议下半场由瞿卫主任主持,主要内容是青年代表对前沿热点技术的介绍。
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付煜博士首先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CTC)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他引用多篇国际学术文献,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研究,阐述了CTC在监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的重要作用。
南京市第一医院的薛雪博士,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讲述了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她所在的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中心已使用质谱技术,开展高血压病因分型代谢小分子标志物、药物浓度、营养相关分子检测等项目,在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上,迈出了先进的步伐。
同样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邱樊博士,讲述的是单细胞测序技术及临床应用。相较于传统测序和二代测序方法,单细胞测序可以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遗传信息,对判断肿瘤细胞的静态情况、认识动态细胞的功能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肿瘤、心血管、造血、胚胎发育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分享的青年学者是来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刘佳梦,她的主题是常见化疗药物对免疫酶促反应体系方法学的影响。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萌新,她抓住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认真分析总结,提出了非常完善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
会议进入尾声时,苏州市立医院的杨辰主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的分享:医疗改革下的医学实验室定位与思考。杨主任跳出了科室和学科的范畴,站在整个医学的角度、同时结合国家医疗改革的趋势,为大家分析了医学实验室当前的压力、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他最后总结道:一滴水很小,汇聚起来就是海洋;一个人的工作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一群人从事的工作就形成了行业。只有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才能让医学更好地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本次分会吸引了三十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和同道参加,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王自正主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智勇主任、鼓楼医院冯雪凤主任等专家都积极参与到听课和讨论当中,多位青年代表也积极发言。
会议结束时早已天黑。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夜晚的空气已经有些清冷,从热闹的会场中出来,让人忍不住有些寒颤。但是抬头仰望,月明星稀,路边的桂花飘来阵阵清香,让人又有了舒展的意愿和勇气。医学的探索又何尝不是如此,美好前景和未来,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勇敢地奋斗和拼搏!
2025.04.25
2025.04.15
2025.04.14
2025.03.28
2025.02.20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