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前不久,无缘无故会排出暗红色血便。这可把爸妈急坏了,赶紧带着小鹏去县医院就诊。小鹏在当地医院做了肠镜、胃镜等一系列检查,却什么也没查出来,便血不止,孩子贫血症状也出来了。爸妈赶紧带着小鹏来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接诊后,想先找到出血的位置,评估出血量,于是预约了核医学的消化道出血显像检查。
静态SPECT/CT显示于7小时开始右下腹隐约可见一团片状异常浓聚影,随时间延长该浓聚影逐渐增浓,并向右上腹弥散。
经SPECT/CT断层显示右下腹异常浓聚影位于右下腹回盲部肠腔内,局部肠腔内可见低密度影。
消化内科的医生颇有经验,结合出血部位及病史怀疑此处为异位胃黏膜或肠重复畸形引起肠道出血可能,遂隔日行异位胃黏膜显像。
异位胃黏膜显像
异位胃黏膜显像:5分钟开始右下腹(髂血管旁)可见一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并随时间延长该放射性浓聚影明显增浓。该放射性浓聚影部位与消化道出血位置一致。
这样诊断就明确了,医生考虑异位胃黏膜或肠重复畸形引起肠道出血,随即为小鹏安排了手术。
术后病理证实是小肠重复畸形。
那么什么是肠重复畸形呢?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常发生于婴儿和儿童,可发生于从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小肠多见,尤以回肠和回盲部最常见。回肠畸形当其内衬迷生黏膜时, 常发生溃疡, 表现为呕血或便血等, 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因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较低。
异位胃黏膜显像用的显像剂99mTcO4-对胃黏膜壁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能被胃黏膜或异位胃黏膜组织选择性地摄取。肠重复畸形有异位胃黏膜组织的存在,异位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和蛋白酶却缺乏有效的黏膜-黏液保护屏障,导致重复肠管黏膜可在局部形成溃疡而导致出血。以便血为主诉的小肠重复畸形患儿绝大多数同样具备消化道出血阳性显像条件。
99mTc-RBC消化道出血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不受病人年龄、病情影及出血部位的限制,可用于急性大出血和畸形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尤其适用于慢性间歇性出血,慢性渗出性出血及少量出血。国外研究报道,消化道出血出血率在0.05~0.1ml/min时,显像也能检测到,其定位诊断率为30~80%,阳性率为75~97%。
常规异位胃黏膜显像主要用于诊断Meckel憩室, 显像阳性时往往考虑为Meckel 憩室而忽略其他疾病可能。当异位胃黏膜显像时出现放射性浓集体积较大、分布欠均匀, 位置和Meckel憩室不一致, 且患儿年龄在消化道重复畸形好发年龄段时, 应考虑小肠重复畸形。
通过异位胃黏膜显像及消化道出血显像可联合诊断对梅克尔憩室及小肠重复畸形,同时对出血定位,判断出血量。此外配合SPECT/CT的断层融合图像还能对出血或异位胃黏膜病变部位做精准定位,实现解剖与分子影像结合的精准诊断。
作 者:郭 崴
单 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闽南PET中心
2021年25期 总第二百零四期
责任编辑:郭 崴 编 审:余 飞
2024.01.09
2024.01.09
2024.01.03
2023.09.09
2023.09.02
2023.08.27